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杨志学:诗意的白园|洛阳作家写洛阳 天天最资讯

来源:大河财立方    时间:2023-05-07 15:24:30

编者按丨洛阳,到底是座怎样的城市?

洛阳有山水画卷星罗棋布,有巍峨城墙千年守望,也有玉楼金阙拂衣裳的诗酒趁年华和青砖黛瓦里的烟火人家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如果写洛阳,就不能只写洛阳。要写流光溢彩的隋唐城“一夜鱼龙舞”、“星桥铁锁开”的盛唐幻夜,写满街鲜衣华裾的少年带你穿越千年的邀约,要写一口解乡愁的牛肉汤,写街边撸串的姑娘,写四月满城牡丹花香,写大街小巷人来人往,写日落斜阳青年匆忙……

汉魏文章半洛阳。自即日起,大河财立方联合洛阳市作家协会推出“洛阳作家写洛阳”专题,让我们随洛阳作家的文字一起神游洛阳城。

在古都洛阳,名胜古迹甚多。而最美、最值得一游的去处,当推龙门景区。

龙门位于洛阳城南约12公里处。那里,一条伊水自南向北缓缓流淌,东、西两山夹河对峙。一桥飞架水上,是谓龙门桥也。真是一个天然如画的胜地。

但我所称龙门为洛阳最美之地,不光因为这里呈现着山水造化之妙,而且因为这里闪耀着人类智慧之光。龙门,是将自然美和艺术美集于一身的地方。龙门的艺术美由两大因素构成:一是雕刻,一是诗歌。对于前者,即雕刻,人们早已熟知,因为龙门西山上的石窟群落是举世公认的石雕艺术的宝库;而对于后者,人们则多有忽略。

也许你已猜着,我所说的诗歌,就是白居易的诗。龙门东山是诗人白居易的归宿,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白诗的集结之地。石窟是群体的创造,白诗则是个体的创作,二者相映成趣。洛阳是白居易人生旅途的终点站(也是他一生中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),龙门东山(香山)是白居易的埋骨之地,我们可以在这里对他一生的创作做一个回顾和检阅。

这种回顾和总结工作,实际上已由诗人自己首先做过了。在他隐退洛阳的后期,他一方面继续吟诗,一方面已开始整理自己的文集。这种整理工作,白居易进行过多次。唐武宗会昌五年(845),即他去世的前一年,他最后审定自己的文集为75卷,计3840首。他将自己的文集抄写5本,分置5处,整理保存工作可谓精细。清人朱彝尊就此曾说:“诗家好名,未有过于唐白傅者。……既以集本付其从子外孙矣,而又分贮之东林、南禅、圣善、香山诸寺。”我们不否认白居易有“好名”的一面,但作为一个生前享有盛誉的诗人,在离世前整理并保藏自己的文集,也确有利于后世的一面。这既是对后人负责,也是对自己负责。

往事越千年,今人为了纪念这位优秀诗人,在香山建造了一座综合性祠堂,这就是白园。

白园也称白居易墓园,坐落在香山北头,南距香山寺四五百米。这真是一个诗意的所在!门口匾额上“白园”二字由启功先生题写。白园以白居易墓为中心,环绕琵琶峰而建成。公园占地面积不算大,但树木葱茏,泉水叮咚,忽上忽下,颇有曲折之美。认真游览和品味白园的人,会得到两点深刻感受:一是白园依傍山势,因地制宜,设计得颇为精巧、合理;二是整个墓园洋溢着浓浓的诗意。对于一个寻觅诗魂、感受诗美的旅游者来说,在这里徘徊、逗留一天也不为过。谢灵运有诗云:“清晖能娱人,游子憺忘归。”而在白园逗留,使你“忘归”的,却不只是自然的“清晖”,你会明显感受到一颗活的诗魂的存在,激荡着你的心灵。

白园的空间虽不阔大,但它曲折生姿,可供欣赏、逗留的景观还是颇为丰富的。有三个主要景观,游人不可不看:一是乐天堂,二是琵琶峰和白墓,三是诗廊。这三个主要景观,似乎构成了一个游览欣赏的三部曲,其他林荫小径、亭台楼榭点缀其间,可以作为欣赏观览过程的间歇与变奏。小小白园,它所启发、点燃的游人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广阔,以至无边无际的。

步入白园,拾级而上,不足二十米,你即可于左侧看到乐天堂,它掩映在大树的高枝繁叶之中。门额上“乐天堂”三字仍由启功先生书写。堂门有两副对联。内联是:“为生民忧直言极谏,得山水乐饮滔赋诗。”系王遐举隶书。外联是:“西湖筑白堤龙门开八滩倡乐府诗讽喻志在兼济天下,履道凿园池香山卧石楼援丝竹赋青山乐于独善其身。”周而复书写。堂内供有一尊白乐天全身侧坐像,高1.5米,底座宽2米有余。堂内服务人员告诉我,塑像系玉石雕成。并说,堂内早先陈设的是泥塑乐天立像,后来换成了这样的玉石坐卧塑像。乐天堂是白园三部曲的第一部,它似乎首先概括性地向游人揭示出白居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这是一个功绩远远大于缺失的诗人。虽然他晚年考虑自己多了些,但其耿直、峻洁的人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仍有其连贯统一性。

看完乐天堂,再登高而上,很快,便由一条干净的石铺小径,把你引向一片开阔地,这便是琵琶峰。走过去一看,真像一个硕大的琵琶。你刚刚踏过的石铺小径就是琵琶的曲颈,而与石铺小径相连接的上窄下宽的圆形峰顶便是琵琶的琴箱。白居易墓便紧承琴箱,位于大琵琶的底下,即琵琶峰的最西头。白墓为直径19米的圆形砖砌墓。墓顶青草离离。你可能会由此想到诗人的“离离原上草”的诗句。墓的四周有多棵柏树环成一个圆圈,中间生有枣树。有人把这枣树看作白居易的象征。树刺是针砭时弊的利器,树果是治世济民的良药。在墓穴西侧的正中矗立着砖砌墓碑,上书“唐少傅白公墓”六个大字。这块墓碑已成为白墓的标志和象征,我们在许多叙写白居易的著作、文章中都可以看到这个墓碑的图片。碑的位置是有变动的,不过总在墓的旁边。

白墓旁边众多的纪念碑石中,最醒目的莫过于日本人捐立的两块石碑。一块立于1995年,落款为四个日本人,上书“樱献”两个大字,字体清俊洒脱。上面还有小字碑文,以诗的语言表达着对诗人的怀念。另一块碑立于1988年,落款为“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”,并署了几个人名。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,内容如下:“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,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,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,您对日本之贡献,恩重如山,万古流芳,吾辈永志不忘。”由此,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白居易的世界影响。他与日本文学的关系,被日本人作了如此高的评价,这恐怕是一般游客难以想象的,不看此碑也是难以充分认识到的。

琵琶峰和白冢是白园三部曲的第二部,是观赏活动的充分展开。在此可以充分逗留,无限遐想。面对白墓,你可以回顾诗人一生的行踪、思想发展和创作道路。你可以想到诗人的少年苦读和早慧,想到他16岁吟出的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;想起他29岁顺利及第(在同批考取进士的17人中年纪最轻),开始在长安居而能易;想起贬江州怎样构成他人生旅途的重大转折;想起他在忠州,在杭州,在苏州……最后走向洛阳,拥抱香山;想起他一首首作品的诞生和流传。

香山居士九泉下有知,是应该感到荣幸和欣慰的。后人为他建了这么好的纪念馆,他的墓地绿荫常在,生机勃勃,诗意盎然,每日被清扫得干干净净。他的子孙后代祭祀他,全国人民纪念他,连国际友人也不远万里来看望他,日本人对他更是感恩戴德。可见,对人间做出巨大贡献的人,人们会永远铭记着他。

从白公墓沿石级而下,右转,行二十米即是诗廊。诗廊全长五六十米,白居易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被镌刻在这里。其书法均出自名家之手,如欧阳中石、王遐举、楚图南、周而复、陈天然、李进学等都在这里留下了手迹。诗书结合,堪称双壁。开首一块碑刻的是《琵琶行》,系欧阳中石手笔,全诗88句616字,以清晰、秀丽、富于个性的小楷书之刻之,真令人对书法家的造诣和雕刻者的技艺称羡不已。最后一篇刻的是《村居苦寒》,张道兴书法。

在诗廊,我们看到,白居易的某些短诗名篇,被不止一位书法家书写。如《卖炭翁》《买花》。尤其是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一篇,共有五块碑刻。其中三幅全文书刻,一幅书刻前四句,一幅只书“野火烧不尽”二句。

观看诗廊,真是莫大的艺术享受。这些名家书法,一方面本身即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,一方面又是另一种艺术的载体,是传播白居易诗的良好媒介。尽管白居易生前即为诗的通俗化民间化付出了努力,甚至传说他的诗“老妪都解”,但由于时间的距离,白诗对于今人而言,毕竟早已成为经典性的高雅作品。现在,白园诗廊为观众更好地感受白居易作品搭起了桥梁,它定会触发观赏者进一步阅读白诗的兴趣。

诗廊是白园三部曲的最后一部。游人将带着对白诗永远的回味离去,并将在心中记住这个美好的地方——龙门香山上诗意的白园。

作者简介:杨志学,笔名杨墅。文学博士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编审。曾在洛阳工作和生活十五年,后工作调动至北京,历任《诗刊》编辑部主任、中国诗歌网负责人、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文学与出版管理部主任等。曾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派,任中国诗人代表团团长出访塞尔维亚。

责编:王时丹 | 审校:陈筱娟 | 审核:李震 | 监制:万军伟

X 关闭
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32 华西字画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35   联系邮箱: 920 891 263@qq.com